Friday, September 27, 2024

拉曼理工大学建筑环境学院建筑管理系副院长吴德伟:如何利用科技手段,有效预防地陷

 


黄德伟

东姑阿都拉曼管理及工艺大学(拉曼理工大学)

建筑环境学院建筑管理系副院长


最近的地陷事故,包括发生在印度清真寺路(Jalan Masjid India)的悲剧及吉隆坡国际机场(KLIA)大红花大厦(Bunga Raya Comple)入口处发现的地陷,突显了对地下系统管理的必要。建筑业常用的建筑信息建模(BIM)系统,虽然多用于建筑设计,但政府和有关单位也可以利用其三维模型,去模拟和了解城市地下的管道、排水系统和其他关键基础建设的情况。

东姑阿都拉曼管理及工艺大学(拉曼理工大学)建筑环境学院建筑管理系副院长吴德伟这样表示:“为了让这些三维模型来模拟现实的状况更有效,BIM系统可以与其他工具结合使用,如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GIS)和地面探测雷达。这些技术有助于准确绘制地下基建的地图,甚至包括老旧的基础建设。因此,工程部副部长宣布所有价值1000万令吉及以上的公共和私营部门建设项目,必须采用BIM,这无疑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

然而,吴副院长认为,创建静态的三维模型还不足够。他解释道:这就是数字孪生(Digital Twin)技术的作用所在。数字孪生技术,就像是基础设施的实时虚拟副本,通过遍布地下系统的传感器,实时监控及更新数据。例如,当管道开始漏水或变弱,传感器会检测到异状,数字孪生则会即时提醒工程师,防止情况恶化。这样我们可以及早解决问题,降低地陷发生的风险。

此外,人工智能(AI)也可以分析这些数据,预测未来的问题及状况,进一步提升了城市的安全性。人工智能还可以识别老旧失效的管道或地面的状况,提早预防,防止像地陷或类似的重大事件发生。

吴副院长进一步补充道:地理信息系统也是一项重要工具,它提供了关于基础设施周围环境的重要信息,例如特定地区的土壤状况、水流或地面的交通量。通过将地理信息系统、BIM和数字孪生技术的科技结合,相关部门就可以有效的锁定高风险区域,并进行维护工作。“

如何有效使用这些最新的建筑技术,无疑是确保马来西亚在城市规划及建筑的发展和安全的未来一大方向。令人鼓舞的是,政府也正在探索人工智慧及其他数字工具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基础建设。通过集体努力和对安全的持续承诺,这些技术可以大大改善我国对城市的管理,预防地陷的发生,提高公共安全和基建的耐用和抗灾能力。

Saturday, September 7, 2024

跨越文化与语言的桥梁:拉曼理工欢庆多元文化


 李仕伟教授(右坐者)与马来文化展台的学生合影


东姑阿都拉曼管理与工艺大学(拉曼理工大学)近日举办备受期待的语言与文化嘉年华,现场洋溢着欢庆的气氛。该活动旨在为学生提供丰富互动式的学习体验,培养对文化多元性和语言技能的深刻理解。嘉年华的每个环节都精心策划,以庆祝和欣赏马来西亚丰富多彩的文化,涵盖马来、华裔、印度和原住民文化,同时展示日本、韩国和法国等外国文化。

 

拉曼理工大学校长李仕伟教授在开幕致辞中强调了马来西亚独特的优势,他说:“马来西亚作为一个多元种族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语言和文化。这也是为什么许多马来西亚人精通多种语言,成为当今全球化社会备受欢迎的技能。” 他还欢迎国际学生能够在马来西亚享受多元文化,并从中学习。

 

李仕伟教授补充道:“我们学习外语是因为热爱与他人沟通。好比如,我们对韩剧的热爱,让我们有机会了解韩国文化和语言。这种开放和包容,定义了马来西亚作为一个真正的亚洲国家的特质。”



 纳兹夫手持“吹箭”,一种原住民著名的狩猎工具。


来自原住民发展局(JAKOA)的外部参展单位纳兹夫(Nazhif)也参与了拉曼理工的嘉年华会,推广和保护原住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语言和文化。他表示:“能够参与这个活动,实在感到非常荣幸,我们可以通过展示工艺品、艺术、传统游戏和狩猎技巧,让学生和公众了解原住民丰富独特的文化。”

 

来自印尼的酒店管理(荣誉)一年级大学生克里斯安托(Christyanto Setyo Wahyu Dwi)是法语展位的学生助手之一。谈及这个活动,他眉飞色舞的表示:“我本身是一个爪哇人,但我实在爱法国的文化,这各嘉年华不仅丰富了我的知识,也带来了很多乐趣。我特别喜欢和参与者一起玩游戏,其中一个游戏需要我们用法语自我介绍,答对的人可以获得法国著名的马卡龙小圆饼作为奖励。”

 

他强调:“所谓学无止境,所以我们都应该以这样的态度去终身学习。同时间,与他人互动也对我们个人的成长很重要,尤其作为一个国际学生,在一个全新的环境中,我们如果能够利用这些校园的活动去学习和融入马来西亚多元文化的生活,这对我们是非常有益的。”



雷梅在参观嘉年华后,对中国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并表示有兴趣将来学习书法。

 

就读会计(荣誉)一年级的雷梅(Remay Rashpal)认为嘉年华会的展览既有趣又令人叹为观止,这是他第一次参加语言与文化嘉年华会。“我一定会向所有人推荐这个嘉年华会,它甚至激励我想去学习法语。”


拉曼理工国际学生克里斯蒂安托正在展示法语展台上的一个游戏。

 


他表示:“这个活动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例如,我是旁遮普人(即锡克教徒),但许多人会因为相似之处,而误以为我是印度人,但实际上,印度人和旁遮普人有很大的不同,而这样的活动有助于人们了解这些差异。”




#tarumt #tarc #taruc #beyongeducation #拉曼理工大学 #语言与文化嘉年华 #文化多样性 #多语言技能 #马来西亚文化 #原住民文化 #外国文化 #文化交流 #国际学生 #终身学习 #法国语言与文化 #包容性教育 #全球化沟通 #文化遗产

拉曼理工大学师生 ┃ 赴广东财经大学研学交流

 


数字媒体传播与创作讲座。



结束访问广东财经大学前,拉曼理工大学研学团队献唱一曲‘拉莎莎扬’,让此行画上美丽的句号。

适逢马中建交50周年,及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东姑阿都拉曼管理及工艺大学(拉曼理工大学)的师生于2024612日至21日期间,远赴中国广东财经大学进行研学与交流。此行共有3名讲师,分别为沈慧真、杨宏佑、姚丽珠及47名学生参加,他们全都来自传播与创意产业学院(FCCI)多媒体设计、平面设计、广播传播、传媒研究以及公共关系等课程的师生。


这次为期10天的活动,既引人入胜又富有教育意义。活动内容包括参加农民画论坛暨龙门农民画及文创设计作品展、农民画与数字时代的对话圆桌会议、数字媒体传播与创作讲座、造访广东广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交流,以及其他有趣的学术和文化活动。



在广东广告有限公司出席交流活动。

 

沈慧真在农民画论坛主讲题为‘乡村艺术的绚丽画卷:东南亚社区与传统的展示’,她强调不同国家之间艺术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性,重点展示本地文化遗产的美丽和真实性,旨在向全球观众展现,并利用数字技术进行遗产保护。

 

广东财经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王少斌表示,设计的创新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因此,校方向来积极参与校际合作和国际交流。通过与全球知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旨在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共同推动艺术与设计学科的发展。

 

另外,在数字媒体传播与创作讲座期间,杨宏佑以‘如何为毕业设计选择合适的主题’为题,和大家共同探讨了毕业设计选题的策略与方法。姚丽珠则以‘生于斯长于斯’为题,讲述马来西亚原住民独特的艺术、文化与习俗,以加深学生对马来西亚原住民艺术文化的理解和兴趣。值得一提的是,这个讲座还邀请了中国及广州著名的艺术雕塑师,来自广州美术学院建筑系的吕绍藩教授,讲述了与广东财经大学北门雕塑的设计故事,分享其设计背后的创意和理念。


徐保民博士(右一)展示中国书法技巧。


在学生体验环节,拉曼理工大学的学生通过广东财经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举办的一系列学术和文化活动中,取得宝贵的知识和经验。这些活动包括在徐保民博士的指导下,学习中国书法的技巧和美学。另外,在陶艺体验区,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广财艺术与设计学院熊青珍教授现场展示陶瓷拉坯制作工艺,介绍岭南陶瓷艺术文化相关知识,师生们共同进行陶瓷绘画创作。



在熊青珍教授(左边握笔者)指导下,学生们进行陶瓷绘画创作。

 

除了参加研讨会和交流,拉曼理工大学的学生还参加农民画与创意设计赛,并获得二等奖、三等奖以及两个安慰奖。

 

此外,学生们还进行了有意义的参观活动,包括在广东工业大学博物馆探索创意产业产品设计,参加在当地领先的广告公司,广东广告有限公司的交流活动,以了解马中两国广告业和教育的最新趋势。



粤剧艺术博物馆解说员介绍粤剧历史发展。

 

为了让拉曼理工大学团队了解岭南文化的独特风俗,广东财经大学还安排参观永庆坊和粤剧艺术博物馆,旨在加深学生对粤剧历史发展和独特艺术魅力的理解。此外,团队还参观了白鹤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探索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广东省文学馆和广东省美术馆,进一步提升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鉴赏。









#tarumt #beyondedcation #拉曼理工大学 #拉曼理工 #taruc #tarc  
#广东财经大学 #马中建交50周年 #一带一路 #国际交流 #传播与创意产业 #数字媒体传播 #文化遗产保护 #岭南文化 #粤剧艺术 #陶艺体验

 

This blog is unofficial and not affiliated with TAR UMT. It is created by fans of TAR UMT. Thank you.